网站首页 本馆概况 读者服务 读者园地 动态信息 数字资源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本馆概况
读者指南
读者园地
动态信息
数字资源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土文艺作品 - 正文
本土文艺作品
丰收节里的舞者
发布时间:2018/10/15 9:46:18    
 

舞台背景上金色的稻浪随风翻滚,随着响起《丰收锣鼓》的欢快旋律,我的家乡石首首届农民丰收节在政府广场拉开了序幕。各乡镇选拔的舞蹈队轮流上场,她们用曼妙的舞姿展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时代风采。

舞蹈是有节拍的步调,就像诗歌是有韵律的文体一样。十几或更多的人站成整齐的队形,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一举手一投足一扭腰,衣袂飘飘,面对台下观众毫不怯场地展现她们的婀娜多姿。“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她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演出服,化了妆的脸上桃红李白,这些大多来自农村的大妈或嫂子,并不是专业的舞蹈演员,但洋溢在她们脸上的自信及灿烂的笑容,深深感染着我。在以前,她们怎么可能这样风姿绰约站在这舞台上?!

 

以前城乡差别很大,乡下的父老乡亲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换不回一家人一年糊口的粮食。黝黑的面孔,迷惘的目光,粗糙的双手,他们没有任何闲心去收拾自己。尤其家庭主妇,只想着怎么样多养一头猪年底卖了体面的过个年关;想着多养几只鸡下蛋应付孩子在学校里的零花钱;想着去田间地头割几把野草晒干挑到城里去卖换两袋盐回来,生活只是为了生存下去。没有风花雪月,没有莺歌燕舞,没有任何精神生活,一切只是为了一家老小吃的饱穿的暖。“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琴棋书画,舞文弄墨,唱歌跳舞对农妇来说是很遥远的事情。如果谁有了这雅兴,好像是不识时务不务正业一样。我永远忘不了已经是早饭时间,一队同学的妈妈还穿着个没有外套的大花棉裤拿着个脸盆来二队借米下锅的镜头,张家姐李家妹王家姨的叫一路。乡里人是城里人对农村人的口头标签,一句乡里人伴随瞧不起的眼神,让多少乡里的凤凰都自惭形秽,以至于走在街上都是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

自从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了祖国大地,农村的劳力不分男女大多南下打工,很多人如鱼得水,成了时代的宠儿。有的成了企业老板,有的成了公司的高级白领,乱不济也能在生产流水线当个工人。石首的防水大军几乎遍及了中国的每个角落。走出去是农民改变经济生活的第一步。经过外面世界的熏陶,农村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开始有了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地学习,并且快速地接受任何新生事物。

南下的大潮也让农村景象短暂失去了生机,大量土地荒芜无人耕种,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又成了时代新名词。好在国家又推出了针对农民的“三农”政策,种粮食国家给补贴,生资农机都有补贴,一些优惠政策保护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最先一批南下的大多数选择了回归家乡,再加上农村推进城镇化建设,农民生活再也不是以前,泥泞小道变成了水泥路,村村通公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种田完全机械化,靠双手的农耕时代已经过去。农村人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开始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时装、唱歌、跳舞、美容、健身、读书、经商再也不是城里女人的专利,现在谁要是以城里人炫耀优越感,一定会让人笑掉大板牙。

 

丰收节里庆丰收,值得骄傲的石首全国首创的鸭蛙稻亦喜获丰收,绿色生态的大米走俏市场,并且价格高过普通稻米好几倍。几位农业老总都带着自己的特色农产品来舞台参展,意气风发的说着企业良好发展势头。以前的农民,就算靠老天眷顾风调雨顺,但种的粮食及经济作物也换不来同等的价值。我忘不了父亲用板车拉着棉花在采购站通宵排队的情景。通宵达旦好不容易轮到自己,工作人员的一句湿了、次了你还得又拉回去,幸运地卖掉了换回来的还是一张白纸欠条。我曾经在采购站看到烈日下或星月下无助的父老乡亲,我的鼻子一次次发酸,从心里一直佩服父辈们的隐忍力。老百姓种的水稻,国家要求统一交公粮,每户要交多少上面说了算,多少钱一斤也是上面说了算,百姓家往往是所剩余粮不够自家的口粮。遇到天灾人祸,收成不好,就成了所谓的超支户。改革开放,粮食流通体质的改革,粮食价格的放开,农民由被动型变成了主动型,一家有女百家求一样,只要你家田间地头有收获,就不愁没人来收购。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创新农业让农民轻松种田,快乐生活。

农民丰收节在《丰收歌》的乐曲中落幕,来自各乡镇的舞蹈队也相继散去,舞蹈者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总是在我脑海里一次次回放,她们可以说就是农村生活面貌的一个缩影,经历了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转型,她们不仅仅是丰收节里的舞者,更是这个时代的舞者!

(来源今日石首)

 

地址:石首市南岳山大道178号 电话:0716--7183701
版权所有:石首市图书馆 鄂ICP备15020208号-1
公安备案号:42108102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