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本馆概况 读者服务 读者园地 动态信息 数字资源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本馆概况
读者指南
读者园地
动态信息
数字资源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土历史作品 - 正文
本土历史作品
文化遗址及文物
发布时间:2020/6/28 17:06:05    
 

石首文物种类齐全,时代上无缺环,品级较高,不可移动文物有旧石器时代遗址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0处,商周遗址2处,秦汉遗址1处,古墓葬45处,从东周至清代,每一处的单个墓数从几百到几十座不等,石雕石刻150件,革命遗址、旧址200处,其中走马岭遗址已列入准国保单位、省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高陵岗古基群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保单位。出土文物品种众多,品级较高。在团山寺镇曾出土了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在走马岭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石器、陶器;在桃花山张家冲,曾出土2件中原殷商王朝的酒器一一青铜觚和一件商代南方越族的乐器一一青铜镈。从春秋战国至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出土瓷器琳琅满目,其中战国青瓷器、西晋盘口壶、唐代釉下彩瓷罐、胡人瓷俑、元代“天”“上”款瓷碗都是瓷中珍品。春秋战国时期,石首是楚国政治军事重镇,现已发掘楚墓7处,出土了大批青铜礼器、兵器、陶器、玉器、木器等。明代,石首人文鼎盛,英才辈出,“刑楚十二相,石居其三”,他们是杨溥、袁宗皋、张璧,特别是杨溥最为有名,是明史“三杨当国”中的南杨,其墓于1989年因修公路作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官造丝织物,其中一件绣金麒麟朝服为明朝皇帝亲赐。张璧墓出土的玉带板也极为罕见。

原始古城遗址——走马岭

在市区腹地焦山河走马岭村,发掘出一座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的古城遗址。城址平面呈不规则的圆形,东西最大长度为370米,南北最大宽度为300米,四周城墙轮廓清晰,明显高出周围地表3一7米,城墙外围是壤沟的低洼之地,宽30—50米,为古城址的护城河。城址内有大型房屋基槽,长30米以上,宽30—80厘米,深50—100厘米,基槽内密布柱子洞,有方形、圆形、长方形三种,柱子洞直径达到厘米,深100厘米以上。房子为多间式,每间面积10一18平方米。在此遗址内出土了精致的石俄、石斧、石铸及陶器、木制葬具等文物。经考古专家论证,走马岭遗址距今5000多年,比黄河流域迄今发现的原始古城要早数百年,它说明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这对于研究长江流域原始文化起源及其与黄河流域原始文化的相互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大溪文化遗址——扈家岗

位于高陵镇固城湖村,东临固城湖,西距安乡河4公里,面积约1万平方米。1983年先后发现、出土石斧、石刀等文物(存市博物馆),经鉴定为大溪文化。同时发现高基庙镇喻家碑村城壕岭,亦属大溪文化遗址,该遗址东临白莲湖,西南紧靠上津湖,面积约1.5万平方米,出土有石斧、彩陶片等文物(存市博物馆)。

龙山文化遗址——广藤岗

位于市区西南团山寺镇长山村,四周为湖汊、岗岭,面积约1万平方米,出土有石斧、石锛、陶豆、陶罐、陶纺轮等文物(存市博物馆)。

商代遗址——九佛岗

位于桃花山镇驻地九佛岗,据考古发现,此处距地表3米以下的土层中,是3000多年以前的商代遗址。经发掘,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铜器,特别是两种青铜器(存市博物馆),一为铜觚,是中原殷商王的酒器;一为铜,是商代南方越族的乐器。两铜器位于一条古河道砂层的上面,砂层中倒伏大量的古树,它向人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商代二里岗晚期至殷墟一、二期,南方集团的越族曾生息在这片土地上。

范蠡隐居地——鹿角头

在市东南部桃花山镇西北麓,有座山峰名鹿角头,距市城区32.2公里,越国上大夫范蠡曾隐居于此(据乾隆丙辰《石首县志》载)。如今,在范蠡故居遗址处,尚存饮马池,砖石结构,东北两面轮廓可辨,其余被土石掩盖。此处曾修有范蠡庙、范蠡墓,每逢清明之际,人们都络绎不绝地登上鹿角头,烧香化纸,祭吊悼念。

高陵岗古墓群

位于市西8公里的高陵岗,因地势高阜,汉代就在此建墓,到了唐代,成为著名坟冢。原有面积约3000余亩,现仅存300余亩。据乾隆丙辰《石首县志》载:后梁孝宣三王、孝宣公主均下葬于此;并有疑冢72处。明朝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杨溥御葬在此。明末刑部兼兵部尚书王之诰将祖坟迁葬于这里。1989年3月,有关部门对杨溥墓进行抢救性挖掘,发现墓冢用青砖砌成,坑内一棺一椁,棺为楠木,椁为杉木,坑西2.5米处,立有一盒墓志铭。墓前有石柱、石人、石马、石羊、石虎各一对,另有神道碑基、神道石雕,均为汉白玉石,刀法精细。棺内有裹尸夹衾、盖尸夹衾、乌纱、织金麒麟补服、玉带、圆领长衫、锦袍、百褶裙、背心、皮衣、绣兜等服饰(存市博物馆)。

商代南方越族乐器——铜

1998年,农民在桃花山张家冲挖砂时发掘出一件商代南方越族的乐器——铜。此长环状纽,合瓦形腔体一面乌黑闪亮,一面呈翠绿色,舞平,于平,腔两面缸部主纹均为兽面,双眼圆大,以突出的连勾状扉棱为鼻,卷形羊角,兽面纹四周有12个枚,枚上饰涡纹,每枚中有一圆形乳钉,枚间饰米字纹,缸部双眼下侧饰有二个方形乳钉。九佛岗铜是目前湖北省发现时代最早的青铜礼乐器,在全国也属罕见,对研究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环境、气候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价值。

殷商王朝酒器——铜觚

1997年,农民在桃花山张家冲采砂时挖掘出2件殷商王朝的酒器一一青铜觚。其中1件完整。此件铜觚呈喇叭口,颈部饰四叶蕉叶纹,蕉叶内饰云雷纹衬地的变形兽面纹,颈下饰变形夔纹,腹部有四条扉棱,棱间为云雷地纹的兽面纹,腹下有两个对称的十字形镂孔,孔下两道弦纹,圈足亦饰四条扉棱,棱间饰云雷作地纹的兽面纹,足切地成直角。通体翠绿而有光泽,足和口有少许红锈,铸造十分精细。

唐代瓷俑——胡人俑

1999年6月,石首市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南岳山砖瓦厂清理了一座古墓。墓主为唐代处士邓进,墓内出土了一件唐代胡人俑。俑高17厘米,俑人高鼻深目,坦身露乳,赤足,着一短裤,俑头托顶一件有三环纽、四兽足的鼎形器,双腿左踞右跪,双手举握二兽形足,作献宝状。瓷俑施青色肥腴晶莹,造型生动,堪称唐代瓷俑中的精品。

贺龙、海涛印章

1963年11月,蒋家冲大队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挖掘出一个密封严实的瓦罐,内面装有两颗非同凡物的印章,一为“贺龙之印”,一为“海涛”(为周逸群代号)。县委派专人送到中央军委办公厅,办公厅立即呈与贺龙元帅辨认,贺龙看后,确认这是他本人和周逸群的印章。贺龙当即叫办公厅的同志给石首县委写了一封回信(现存市档案馆),信中介绍了周逸群的简历,并吩咐将印章送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原来,贺龙和周逸群于1930年冬,率红二军团南征时,途经石首焦山河,即与湘军徐源泉部打了个遭遇战,当时因秘书保管不善,将印章丢失,当地少先队员王东生拾起后,用瓦罐密封埋于地下,得以保存至今。印章系福建长寿石琢雕,重150克和140克,边长2.7和2.5公分,均是狮子头,篆字,字迹清晰,棱角无损,光洁剔透(市档案馆现存拓片)。

《石首农业银行》纸币

石首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湘鄂西根据地早、中期的活动和指挥中心。1930年春,鄂西革命形势出现鼎盛时期,为发展经济、活跃市场,鄂西联县政府成立制币厂,主要印制《鄂西农民银行》、《石首农业银行》两种纸币(现存市档案馆),流行于鄂西苏区。纸币票面为“壹圆”,四角印有“夺取政权”四个字,下书“扩大赤色区域,实行武装暴动”字样,年号为一九三○”年。

 

地址:石首市南岳山大道178号 电话:0716--7183701
版权所有:石首市图书馆 鄂ICP备15020208号-1
公安备案号:42108102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