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本馆概况 读者服务 读者园地 动态信息 数字资源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本馆概况
读者指南
读者园地
动态信息
数字资源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土历史作品 - 正文
本土历史作品
苦竹甘泉
发布时间:2020/7/29 10:59:41    
 

苦竹甘泉

西街有竹,节生五枝,人称龙爪,其笋味苦,是为苦竹。竹生井旁,水如泉涌,甘甜清冽,是为甘泉。二者相依相伴,成为一道风景,后人谓之“苦竹甘泉”。

“苦竹甘泉”位于武陵山余脉与江汉平原过度的丘陵地带,深藏于街河市松滋二中校园内。据说当年有古井数口,竹林婆娑。现在,竹林环绕中仅存一口古井,幸被完整的保护起来了。

我无数次往来松滋,甚至多次从“苦竹甘泉”身边擦肩而过,都只闻其声,未见其影。庚子年平安荆楚行动之际,我有幸走进松滋二中,走近苦竹甘泉。热情洋溢的邹校长像多年不见的发小一样在老远处就打着招呼,我忽然想起大家口口相传的一个礼数,不禁笑说起“松滋人礼性大,开口就是喔嗬啦!”旁边的人补充说,还有后两句话呢!“毛坝烟、沙罐茶,进门就把椅子拿。”

说笑间,一行人拾阶而行,剑指苦竹甘泉。相传,北宋绍圣年间,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因修史获罪,贬谪黔江(今彭水)路过松滋街河市,夜宿寺庙,与主持通慧和尚促膝谈心。黄庭坚发现寺庙内供奉着一管毛笔,笔筒上刻着“山谷道人”几个字,不禁大骇!原来,这支笔恰是黄庭坚在蜀中游历时用过的毛笔,当年他兴之所至,随手将刻有“山谷道人”的毛笔扔进一口井中,为何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楚地?通慧和尚说“此管从井水中冒出”。二人唏嘘不已。人皆称奇。通慧欲将此笔送还黄庭坚,黄庭坚说,既然这支笔与贵寺有缘,就留在这里吧。其后,通慧和尚将这个笔插在井水旁,不料竟然生根发芽,开枝散叶,长成茂密的竹林,且与其它竹子甚为不同:竹节处长出五枝,形似五爪,竹笋味苦,移栽他处,都不生长。自此,苦竹伴古井,永远不分离。(我想,这里应该有一段爱情故事,才够精彩)

古井井水伸手可探,水色墨绿,深不可测;井旁建一亭,穹顶四周书法遍布,仰头吟诵,断断续续,不知所以。然周围吸引眼球者,皆竹矣!果不其然,我掰着竹枝一一数来,恰是五枝节,扇形伸展,犹如五指。至于是否味苦,就不得而知了。校长说“(竹笋)的确是苦的。”这么些年来,松滋人的厚道,我是深有感触的。所以我相信校长所言不假!

说到校长,还有两位,不应该被忘记。

上世纪20年代末,江陵郝穴人黄杰,曾在这里办过一所学校,名字叫“向上学校”。黄杰任校长兼教员。1928年6月18日,18岁的黄杰在松滋洈水领导了著名的“九岭岗起义”。松滋市城关有一所“黄杰小学”题名落款者叫徐小岩。徐小岩系徐向前元帅的儿子,黄杰系徐小岩的母亲。说起黄杰,可能许多人还不熟悉,如果说到徐向前元帅的夫人,大家就会不约而同的发出“哦......”

另一位校长说起来,人们就更不熟悉了。但是如果说起改革开放初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轰轰烈烈的电大教育的国家教委前副主任邹时炎,上了年纪的就没有人不知道了。那时许多没有考上大学的电大毕业学生的毕业证上都会印上他说的几句话。邹时炎苦竹甘泉所在地松滋二中走出去的佼佼者,他曾经当过湖北省的教育厅长。

松滋人杰地灵,是否有赖于苦竹甘泉的底蕴,我不知道。松滋二中的老师们到现在都还有点不平呢,他们说:松滋一中其实还是从我们这里分出去的,我们这里才是松滋中学的发源地。言语中,我感觉到的恰是一种骄傲。我对他们说:“虽然松滋二中现在在乡镇上,但是,你们这里有苦竹甘泉,你们才是松滋的文脉根基呀!”

走出苦竹甘泉文化园,回头一望,赫然发现一株高大的香樟树上,悬挂着一座铁制钟,树下指示牌上写着“古皂金钟”。随手牵动吊索,还能听到“当、当、当”的意味深长的上课铃声,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儿时的校园。难道这里还有什么典故?校长一脸凝重的说到:抗日战争时期,学校一度西迁至恩施,当时唯一带走的就是这座上课用的钟。抗战胜利回迁的时候,唯一带回来的也还是这座钟。可以说,这座钟见证了一段苦难历史,这座钟是我们学校的灵魂,也是一种“西迁精神”!我们将会永远传承下去。

好一个“西迁精神”!

学校可以搬走,老师可以进城,苦竹甘泉却是任谁也搬不走的!在当前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诸多乡镇学校开始萎缩,甚至停办的情况下,像松滋二中这样具有“西迁精神”,植根苦竹甘泉文脉的百年乡镇中学还能吸收松滋数千名莘莘学子,经过苦竹甘泉的浸润,他们每年仍有数百名学生过一本线。这是多么了不得的成绩!

黄庭坚有诗为证:

云生草履踏芒鞋,

双手摩娑醉眼开。

竹苦鸣柯招野趣,

泉甘濡笔写诗才。

梵声高处群鸦唱,

塔影空中落雁回。

通慧老僧能识我,

当年山谷又重来。

来源:康卫东

 

地址:石首市南岳山大道178号 电话:0716--7183701
版权所有:石首市图书馆 鄂ICP备15020208号-1
公安备案号:42108102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