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本馆概况 读者服务 读者园地 动态信息 数字资源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本馆概况
读者指南
读者园地
动态信息
数字资源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土历史作品 - 正文
本土历史作品
红色枢纽来家铺
发布时间:2023/9/12 16:15:06    
 

作者:潘世雄

 

春天,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枯黄的原野变绿了。

我来到长江岸边,荆江大堤这块红色土地上,寻访那已经久远的英雄故事,我倾听﹑我发问﹑我思考﹑我心潮澎湃。

江南,调弦口,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中期的红色之都。

江北,小河口,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中期的后方基地。

来家铺,红色枢纽。

八十丈,红色通道。

这个枢纽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中期的红色之都与后方基地连为一体。

来家铺村在调关镇的东边,约8公里处。地名来历有新旧两处的记载。

老来家铺的东北抵长江右岸干提,西南为大片农田。

据传从前有个姓来的大婆在此开设小杂货铺,传到她孙子手中,铺面扩大,生意兴隆,吸引不少外地商人相继迁入成街, 故称来家铺。

新中国建立前,来家铺是一个集药铺、油坊﹑酒铺﹑茶馆﹑染坊以及杂货买卖的综合性商埠。

解放初,街道长一华里,人口800多,有粮食、棉花、商业、财税等单位和铁木器、粮棉油加工厂等。因水路方便,来往客商较多,贸易比较活跃。俨然繁华集镇。

后来由于长江河床变形,江水直冲此处,堤岸大面积崩溃。从1953年起开始南迁,至1966年,长江中洲子人工裁直, 河床改道,老来家铺内的国营工商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一部分迁往相距4公里的槎港山、青山等处。一部分南迁至堤内,800米新建村庄仍名为来家铺,称为新来家铺。

﹙一﹚红色枢纽

新中国成立前,来家铺村是革命老区石首的红色枢纽。

最早到来家铺开展革命活动的是廖学愚。

廖学愚﹙1902—1927﹚是石首调关廖家台人,又名学儒,绰号蛮子,家庭条件富裕。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廖学愚随北伐军回石首后,到来家铺一带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很快和调弦口来家铺的秘密农协负责人共产党员胥群宣取得了联系。

1926年,石首的党组织领导农民群众迎接北伐军,农民运动已有了新的发展。在这种新的革命形势下,廖学愚和胥群宣一道,以来家铺为据点,奔走乡里,走家串户,发动了大批农民群众参加革命,涌现出了屈阳春等一批农民积极分子。

他们张贴标语,开展反帝反封建、打土豪的革命宣传,并利用土豪劣坤刘代夫曾于6月初勾结土匪武装烧毁20多栋民房的事实,向广大农民群众说明土豪劣绅是农民群众的死对头,号召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和他们进行斗争。廖学愚在来家铺发展了一批农运积极分子,建立了党的组织,先后发展农运积极分子胥克章、席道新等人入党。

1927年春成立中共石首县来家铺支部委员会,廖学愚任书记,支部党员主要活动于来家铺、章华港、艾家咀、塔市驿等地。7月,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30日,惨遭敌人杀害。

1927年未、1928年初,李兆龙﹙1898—1928﹚,调关斑竹岭村人,大革命失败后,受党的委派,回到石首,任石首中心县委书记,负责石首周边7个县的革命活动。他多次到来家铺,往返小河口与调弦口之间开展革命活动,并在来家铺建立了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

湘鄂西联县政府的土地部长、鄂西特委委员屈阳春﹙1899—1932﹚在来家铺组织“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活动。1928年一次在来家铺就镇压土豪劣坤6人,威震湘鄂西,受到共产国际的表扬。

抗日战争时期,党派秦雨田同志来石首组织武装斗争,在来家铺成立江南游击队,后为新四军五师江南指挥部的骨干力量。

沿着村道,我艰难地找寻革命前辈的足迹,太久远了,知道他们故事的人已经所剩无几。

站在村头,抬头遥望不远的桃花山,我在思索,战争﹑鲜血﹑抗争……为了脚下的这片土地,能让她恒久地美丽﹑富饶﹑宁静,他们就这样坚定无悔的奉献。

﹙二﹚“红军渡口”

来家铺的古渡八十丈(此地在八十丈地片内,沿用其名)是湘鄂西早中期的红色之都调关,连接小河口后方基地的红色通道。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段玉林,在周逸群的领导下,小河口建有红军军械所、红军制币厂、红军被服厂、红军医院(后迁至桃花山白果树)等。

红军需要的武器弹药等物质源源不断地通过南河口渡(小河口端)一一八十丈古渡(调关端)运至前线。受伤的战士也通过来家铺渡过长江,回到后方基地小河口救治。

1928年,时任鄂西特委委员的屈阳春受特委之命,兼任石首县委书记,担负扭转局势、重建石首县委的重任。

屈阳春从宜昌回到石首后,以来家铺八十丈古渡梢公职业为掩护开展工作。

4月,周逸群由湘西返抵石首组建鄂西游击大队,在来家铺八十丈渡口与屈阳春取得了联系。1929年,国民党第十八军在石首农村大举“清乡”,调关地区形势十分险恶。为了避敌锋芒,屈阳春率部随周逸群从八十丈渡口过江向监、沔转移,趁虚攻打峰口之敌,这次战斗获胜,毙敌十余名,缴枪十余支。后因敌第十八军联合地方团防合力“围剿”洪湖,周逸群、屈阳春等只得率部又从八十丈渡口过江返回调关,建立桃花山革命根据地。

8月上旬,石首游击队长马章尘在来家铺被敌徐坤团杀害,同时设在小河口董家台的秘密县委机关遭敌破坏,八十丈渡口被敌人強行关闭。

1930年下半年,秋风阵阵,大江南北已有寒意。

湘鄂西特委在邓中夏的领导下,决定“由石首过江进攻南(县)、华(容)、安(乡)、公(安)、澧(县)、常(德)等县,造成湘鄂西赤色政权”﹙ 注︰《湘鄂西特委报告》1930年11月22日﹚。11月18日,邓中夏﹑贺龙率红二军团指挥部,随红六军来到了八十丈渡口对岸的小河口南河口渡。

为配合红二军团南征,来家铺的党组织在屈阳春的领导下,共为渡江大军筹集到百余只木船,解决了渡江船只缺乏的困难。

随着总指挥贺龙的一声“渡江”号令,以来家铺八十丈渡口为中心的长江上百舸争流,将红六军的全体指战员安全地送到了江南。

邓中夏在向贺龙介绍屈阳春时,贺龙哈哈大笑地说道︰我们早就认识。1928年,荆江年关暴动,我们在桃花山陡岭子开会时就认识了。

1931年3月,国民党徐源泉部对石首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 敌人计划封锁来家铺八十丈渡口,破坏红军的南北交通线。

形势危急,战况紧迫。周逸群,屈阳春等领导的鄂西特委、联县政府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必须通过八十丈渡口迅速转移至江北的监利。

这时,屈阳春负责红二军团石首留守处的物资转运工作。留守处保管有大量的粮食、布匹、医药、食盐以及银元和金银首饰等多种物品,转移工作十分艰巨。他利用人熟地熟的有利条件,组织二十多名船工,在敌军占领江南之前,两天时间通过八十丈渡口完成了转移工作,保存了大量战备物资。

1932年9月,屈阳春在洪湖当成“改组派”错抓蒙冤时,见到了来探望他的女儿。他拉着女儿的手说,“干革命死而无憾,回去后,你要好好的把渡口照看好。” 

多年后,硝烟散尽,八十丈渡口旁的树林,依然青碧,屈阳春的后人无论风云变幻,世事无常都坚守渡口,不以盈利为目的,只为方便南来北往的乡亲,被周边的群众交口称誉为“红军渡口。”

当我准备离开渡口时,大堤上开着一丛丛娇黄、明媚的花朵。我后来知道,那花的名字,叫迎春,她流着眼泪,在敘述烈士的故事,我相信,你从未离去,就在你长眠的长江边,看着江水泱泱,看着稼檣生长,看着你拼尽全部创建的人民共和国,看着你热爱的这片世上最美的土地。

﹙三﹚一个小村庄走出两个“大将军”

现在的来家铺村是周边几个自然村整合而成的。村庄道路成井字型通畅,房屋俨然,农户门前花开得鲜艳,水泥路面上,不时有农妇戴着布帽在不时翻晒着收获的农副产品。

据现任来家铺村的宋书记介绍,来家铺村出了两位开国少将,一个是八十丈的胥治中﹙1917—1994﹚;一个是新河洲的廖述云﹙1915—1994﹚。

胥治中,童年时给地主放过牛,读过几年私塾。在石首农民革命运动和叔父胥耀庚的影响下,年仅9岁的胥治中参加了童子团,为农民协会站岗、放哨,参加禁鸦片,封赌场的运动。

1927年4月2日,石首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副执行委员长兼县农民军指挥胥耀庚,被八十丈大土豪刘代富收买的暗杀队杀害。噩耗传来,年幼的胥治中悲愤异常,决心要替这位深受穷苦群众敬仰的叔父报仇。

1929年,胥治中加入少年先锋队,在调关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廖述云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1930年7月4日,胥治中“软磨硬泡”,终于如愿以偿地参加了红军。先后在红二军团独立团、第四师、红三军第七师任宣传员、通讯员、侦察员。胥治中因年龄太小,大家亲切地称为“红小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胥治中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政治部副主任,海军青岛基地政治部副主任,海军炮兵学校政治委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研究院党委书记﹙注:与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为同事,﹚。他为我国的国防科研建设作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廖述云,因家庭贫困,童年时帮家里放牛拾柴,只上了半年私塾便被迫辍学务农。1929年,廖述云担任调关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主要任务是为中共石首县委书记屈阳春和石首游击队送情报,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廖述云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廖述云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工兵师师长、西南军区工兵纵队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参谋长、工程兵副司令员。指挥修筑了举世闻名的康藏公路,为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建设祖国边疆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人民军队工程兵建设倾注了心血,1955年被授于少将军衔。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宋书记饱含深情,眼里含著泪花介绍说:来家铺村为了建立新中国,有一百多位英烈献出了青春和生命。村里为了传承红色历史,建有烈士纪念碑和养老院,每年对革命者的后裔都有优抚。

随着宋书记低沉而自豪的介绍,我的心底,有这样一个声音在慢慢放大: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这是一片多么值得我们终生骄傲的土地呀。我们应该怎么样面对历史?我们真的认知脚下这片土地吗?我们真的熟悉那些有名和无名并献出了生命的先烈吗?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地址:石首市南岳山大道178号 电话:0716--7183701
版权所有:石首市图书馆 鄂ICP备15020208号-1
公安备案号:42108102000058